7月2日,孔學堂“溪山踏歌行”系列舞臺公益演出再度來襲,屆時孔學堂特邀中國著名箏團組合“天籟箏樂團”,以及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協古箏學會副會長、中國民管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四川古箏學會會長江澹曦,著名古箏演奏家、教育家、天籟箏樂團團長陸晶與諸多組合成員為廣大市民奉上中國 民族器樂組合傳統及當代古箏佳作演出。通過展現新時代中國 民族器樂重奏藝術與作品創作取得的多元發展成果,讓更多民眾了解喜愛中國 民族器樂藝術多題材、多形式的藝術魅力,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此音樂會將邀請350名現場觀眾在孔學堂陽明大講堂共賞精彩演出,請抓緊報名!
本周六,王曉輝教授主講孔學堂線下公益講座,為您解析近代中西動物保護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敬請期待! 本周日,歌唱家尤雁子將做客孔學堂,用音樂講述貴州故事。敬請期待!
微信主頁搜索“孔學堂”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點擊關注孔學堂微信公眾號
談及自己與孔學堂的關系,忠實聽眾鄧永忠隨口說起了西漢大文學家劉向的《說苑》里的句子:“幼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痹谒磥,自己學習上雖然錯過了“日出之陽”和“日中之光”,卻有幸獲得“炳燭之明”,并由此從幽暗昏惑之路邁上了艷陽高照的金光大道。
炎炎夏日、撣去塵埃,在一盞茶面前,品怡然隨心……7月16日,在貴陽孔學堂六藝學宮禮教室,溪山書會第33期如約而至。著名作家、學者、戲劇家、日本文化研究家靳飛,以《茶禪一味——日本的茶道文化》一書,與書友分享禪茶文化的演變發展。
從前有個畫家叫曹哥,他有個詩人老婆叫唐姨媽——不要糾結于這個輩分混亂,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你知道,相比虛構,現實總是更不講道理。
7月7日,一場特別的捐贈儀式在孔學堂舉行。龍里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將平坡苗族畫師們繪制的《苗鄉百年·百米長卷》捐贈給孔學堂,作永久收藏。
7月10日,地質學專家劉家仁在孔學堂迎來第903場傳統文化公益講座,以“探究黔山貴水的底細和來歷——貴州歷史文化專題(九)”為題,非常專業地為貴陽市民帶來了專業的講座,由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邢啟順副研究員主持。劉家仁先生長期從事地質工作,曾擔任貴州省地質學會秘書長,《貴州地質》常務副主編,現任貴州省寶玉石協會會長,著有《織金洞科學導游指南》、《“天書”原來是人書》、《貴州鳳岡黔羽枝古生物科學懸案》等科普著作,曾擔任《動靜貴州·石頭侃貴州》地質科普專欄作者。
6月26日上午9:30,貴州財經大學文學院院長、貴州省政協委員顧雪松教授開啟了孔學堂第899場公益學術講座,講座主題為“旅游傳播與貴州文化”。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副教授趙永剛擔任本次講座的學術主持。
2021年12月19日,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第867場)暨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國慧”哲學之光系列講座(第十六講)在貴州大學人文樓舉行,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羅紱文教授為現場七十余名師生帶來主題為《弘一大師書法思想與實踐研究》專題講座。本場講座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承辦,貴州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龔曉康教授主持。
溪,是花溪,山,是大成山,貴陽孔學堂正處于這一溪一山之間。溪山系列活動以傳統文化為體,以教化研修為用,活動持續,弦歌不輟,接地氣,聚人氣,有文化的厚度,更有人文的溫度。
8月31日下午,“浮華塵世——北京春秋版畫博物館收藏日本浮世繪精品展”在貴陽孔學堂藝文館開幕,120余幅描繪日本江戶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風景、演劇的彩色木版畫作品,以其獨特的色調與豐姿,讓到場參加開幕式的觀眾贊嘆不已。
【更多展覽】孔學堂書局是學術研究和學術普及的專業出版社,重點出版在國內外有學術影響力或代表性的著作和宣傳、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讀物!犊讓W堂》雜志是國內唯一宣傳、展示、交流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研究成果的中英文雙語學術刊物。一社一刊以“立足當代弘揚中華文化,面向世界對話多元文明”作為辦社辦刊宗旨?讓W堂書局首批推出“文化自信與中國夢”、“大眾儒學”等4大系列、17本圖書!犊讓W堂》雜志創刊號由星云大師、杜維明、成中英等中外文化名人撰文,全中英文對照。
《孔學堂》(中國思想文化評論)(季刊)創刊于2014年8月,由當代傳媒集團主管主辦、《孔學堂》雜志社編輯出版,以“立足當代弘揚中華文化,面向世界對話多元文明”為辦刊宗旨,是全球第一份中英雙語對譯弘揚、傳播中華優秀文化,交流中國思想文化的學術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