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家境優裕,藏書頗豐,使他有條件飽讀詩書。李白自云:“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彼谧约旱脑娢闹,常常信手拈來,自如地引經據典,說明他確有深厚的讀書根基。李白不僅讀書多,他的讀書方法也可圈可點,概括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觀其大意”。李白曾說:“孔明披書,每觀于大意!边@是他對諸葛孔明的贊語,也是自己身體力行的標準,更成為他的重要讀書方法之一。天下書籍,浩如煙海,不讀不行,全讀不可能。而盡量多讀、更有成效地讀,方為上策。李白“嘗覽千載百家之書”,這就不能不“觀其大意”!坝^其大意”,并非蜻蜓點水、草率敷衍,而是分清輕重、主次,求其要義,得其神韻,不在細枝末節上糾纏。然后融會貫通,武裝頭腦,結合實際,再加以創造。如此便有事半功倍之效。自古以來,也有些人讀書雖多,卻不得要領,滿足于死記硬背、咬文嚼字,到頭來毫無創造,充其量不過是個書櫥子,自然也就沒有多大社會價值可言。
“會心而笑”。李白在《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一詩中寫道:“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睂τ谥攸c詩書、重點內容、重點章句,李白則會認真誦讀、刻苦鉆研,甚至不達“妙境”絕不罷休。在閱讀中,作者與讀者進行思想交流,可給你新知,可讓你愉悅。達到如此境界,便有多方面、多角度的獲得感,不禁使人會心一笑。久而久之,便會把讀書視為一件樂事,“閱讀”變為“悅讀”,從而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陶淵明曾說:“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边@與李白的“會心而笑”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說的都是“勞苦耕耘才有喜慶豐收”“不經風雨難以見到彩虹”。
“學以致用”。此為讀書目的,也是讀書方法——不是為讀書而讀書,是為用而讀,這就逼使自己勤讀、多讀和精讀。李白讀書,博古通今,意在實用。他說:“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币舷孪嘟,一氣貫通,需以很大的氣魄來讀書。他又說:“懷經濟之才,撫巢由之節,文可以變風俗,學可以究天人!痹诋敃r,詩人的桂冠,可能不像后來那么名貴。李白雖在少年時代就寫得一手好詩,但并不著意將來做個什么詩人,而是立足于探討社會、研究人生,有經濟之才,然后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輔佐明主,改變世俗,振興社稷。他的這一思想,與一些前賢先哲一脈相承。方向明,動力足,才會有顯著的讀書成效——李白改變社會人生的壯志,在他偉大的詩篇中不無體現。
人稱李白為詩仙,并常常把他與“天才”畫上等號。誠然,李白頭腦聰敏,超乎常人,但他的才華主要還是從讀書學習而來。李白的天資,我們學不來,而他的讀書方法卻是能夠拿來為我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