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孫凱)10月12日晚7點30分,溪山踏歌行·蓽郎絲語——李春華葫蘆絲音樂會在貴陽孔學堂陽明大講堂精彩上演。本次音樂會由貴陽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孔學堂中國音樂推廣與研修院承辦。
葫蘆絲,也稱“葫蘆簫”,是一件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土壤的古老而神秘的樂器,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葫蘆絲的音色飄逸柔美,又簡單易學,其愛好者群體近年來日益壯大。

當晚的音樂會上,著名胡琴演奏家、孔學堂中國音樂推廣與研修院院長沈誠作為藝術導賞,被譽為“中國葫蘆絲王子”的著名葫蘆絲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普及民族音樂藝術委員會副會長李春華與青年葫蘆絲演奏家涂志民、張賀、游世前聯袂演出,為市民朋友們奉上了一場絲竹悅耳,古韻悠揚的音樂大餐。

據了解,此次音樂會的不少曲目都是李春華親自作曲的作品。音樂會現場,一首由李春華創編,涂志民、張賀、游世前三人合奏,帶有濃郁異域風情的《賽馬變奏曲》拉開了本次音樂會的帷幕。隨后,張賀演奏的《絲綢之路》、《梨花雨》,涂志民帶來的《木蘭頌》、《雪蓮花開》以及游世前獨奏的《天邊》、《孤獨的黑駿馬》等樂曲一一精彩上演。

演出中,由李春華老師帶來的兩首樂曲《山之子》和《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給現場觀眾以藝術般的聽覺享受。樂曲《山之子》取材于景頗族音樂元素,現場演繹出了對山、對景頗人的敬重與欽佩之情。樂曲《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真實樸素地頌揚了陜北人民群眾對黨的真摯情感,展示了一幅當年陜北人民革命生活、朝氣樂觀的動人畫景,優美動人的旋律、明亮寬廣的曲調深受現場觀眾的喜愛。

在演奏會的最后,四位演奏家吹響熟悉而又磅礴的樂曲——《我愛你中國》,贏來全場觀眾的自發合唱,情感共鳴的樂流流淌在這演奏廳中,整場音樂會在全體的合奏下完美落幕,但音樂的洪流,卻依然澎湃在每個人的心中。不少觀眾表示,在貴陽聽到如此高水準的葫蘆絲演奏感到非常開心,希望以后能在貴陽孔學堂聽到更多好的民族音樂演出。

據悉,2017年12月6日,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院與貴陽孔學堂合作成立孔學堂中國音樂推廣與研修院。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助力黔京兩地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相繼舉辦了多場民族聲樂及民族器樂專場演出,本次音樂會為孔學堂中國音樂與研究院成立以來的第13場演出活動。

孔學堂于2016年開創的傳統文化品牌,致力于傳統音樂和經典舞臺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以市民朋友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已成功舉辦“溪山踏歌行·弦音賦懷——民族音樂會”、“溪山踏歌行·昆山玉粹”孔學堂跨年跨界音樂會、“溪山踏歌行·樂壇神筆——趙季平作品音樂會”等20余場演出,累計聽眾近3萬人。
本網記者/孫凱
編輯/田鈺琳
編審/張超